门诊首页 门诊概况 新闻动态 重点专科 治疗特色 典型案例 精彩专题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心脑血管疾病 > 专家问答正文内容

患冠心病时,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段压低或T波的低平或倒置。这是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

心脏  器官部位  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器官简介   
 

  心脏为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器官部位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心脏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像一个桃子。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与胸前壁邻近,其体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故在此处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动。心底较宽,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后上方,与食管等后纵隔的器官相邻。

  基本结构

  心脏表面靠近心底处,有横位的冠状沟几乎环绕心脏一周,仅在前面被主动脉及肺动脉的起始部所中断。沟以上为左、右心房,沟以下为左、右心室。在心室的前面及后(下)面各有一纵行的浅沟,由冠状沟伸向心尖稍右方,分别称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的正常位置关系呈现轻度由右向左扭转现象,即右心偏于右前上方,左心偏于左后下方。 心脏是一中空的肌性器官,内有四腔:后上部为左心房、右心房,二者之间有房间隔分隔;前下部为左心室、右心室,二者间隔以室间隔。正常情况下,因房、室间隔的分隔,左半心与右半心不直接交通,但每个心房可经房室口通向同侧心室。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宽下窄,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右心房壁较薄。根据血流方向,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冠状窦口为心壁静脉血回心的主要入口。出口即右房室口,右心房借助其通向右心室。房间隔后下部的卵圆形凹陷称卵圆窝,为胚胎时期连通左、右心房的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右心房上部向左前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 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瓣(即三尖瓣)。按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隔瓣。瓣膜垂向室腔,并借许多线样的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出口称肺动脉口,其周缘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

  左心房构成心底的大部分,有四个入口,一个出口。在左心房后壁的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口,为左右肺静脉的入口;左心房的前下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左心房前部向右前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 左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左房室口,周缘附有左房室瓣(二尖瓣),按位置称前瓣、后瓣,它们亦有腱索分别与前、后乳头肌相连。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半月形的主动脉瓣。

  功能作用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静脉

 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体静脉中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血色暗红。肺静脉中的血液含有较多的氧,血色鲜红。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静脉容量血管,平时容纳全身70%的血液,表浅静脉在皮下可以看见,上下肢浅静脉常用来抽血、静脉注射、输血和补液。静脉壁上有静脉瓣,尤其下肢静脉中较多而发达,它能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向心脏流动。但腹腔内的大静脉,如门静脉,上下腔静脉无静脉瓣,可因腹内压高低影响向静脉血回。

  静脉有哪些类型

  静脉也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但静脉管壁结构的变异比动脉大,甚至一条静脉的各段也常有较大的差别。静脉管大致也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静脉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结缔组织成分较多。

  1、微静脉 微静脉(venule)管腔不规则,管径50~200μm,内皮外的平滑肌或有或无,外膜薄。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略粗、内皮细胞间的间隙较大,故通透性较大,也有物质交换功能。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内的后微静脉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2、小静脉 小静脉(smallvein)管径达200μm以上,内皮外渐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较大的小静脉的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外膜也渐变厚。

  3、中静脉 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都属中静脉(medium-sizdevein)。中静脉管径2~9mm,内膜薄,内弹性膜不发达或不明显。中膜比其相伴行的中动脉薄得多,环形平滑肌分布稀疏。外膜一般比中膜厚,没有外弹性膜,由结缔组织组成,有的中静脉外膜可有纵行平滑肌束。

  4、大静脉 大静脉(largevein)管径在10mm以上,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颈静脉等都属于此类。管壁内膜较薄,中膜很不发达,为几层排列疏松的环形平滑肌,有时甚至没有平滑肌。外膜则较厚,结缔组织内常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

  5、静脉瓣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瓣膜。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根部与内膜相连,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瓣膜由内膜凸入管腔褶叠而成,中心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表面覆以内皮,其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结构特点

  1、由小支汇合成大支,口径逐渐变粗。

  2、静脉壁薄,腔内多有静脉瓣。

  3、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类,深静脉常与动脉伴行,浅静脉位于浅筋膜内。

  4、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并形成静脉丛。

  5、脑部的静脉较为特殊,多为硬脑膜窦或板障静脉。

  6、全身的静脉可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静脉两部分。

周围血管

所谓的周围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组织的血管称为动脉。动脉的管壁分为三层,内膜层为内皮细胞,中层为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织,外层为结缔组织。当心脏收缩时动脉扩张,心脏舒张时动脉借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织的回缩力推动血液继续在动脉内运行。动脉的这种舒张和回缩就是我们在体表某些部位能够触及到的脉搏。脉搏的变化常常能反映动脉的病变,最典型的如动脉的闭塞可造成局部脉搏的消失,称为“无脉症”。传统的中医学更是能从脉搏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的疾病。动脉的舒张与收缩除了推动血液运行外,还可改变血管的口径,从而调节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将血液运送回心脏的的血管称为静脉。静脉可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两组,它们大多与同名的动脉相伴行。深静脉位于深部组织或体腔内,浅静脉位于皮下,常在体表可以看到。我们在手背等处看到的一条条“青筋”,其实都是浅静脉。静脉壁的构造与动脉壁基本相似,但管壁较薄,管腔比同等动脉为大,中层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较少,因而弹性较差,静脉内的血流比较缓慢。在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在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了广泛的彼此连结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分布极广,其管壁很薄,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内血流缓慢,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血液在毛细血管内,向组织和器官供给氧和营养物质,同时运走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性产物。

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浆脂类含 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 需经进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 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晕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 ̄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枚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是的重点项目。

  短期饥饿也可因储存脂肪的大量动员,而使血脂含量暂时升高。这就不难理解您到医院检查血脂时,医生要求您在进完晚餐后,不要再吃其它东西,空腹12小时后再抽血了。

  血脂的来源有二:一是外源性的,即消化道吸收来的;二是内源性的,即由体内组织动员或由肝脏合成而来。在正常情况下,它易受食物成分及体内代谢的影响。糖尿病时由于脂类代谢紊乱,血脂一般都是明显升高。

  脂类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进入血浆,并从血浆中移去。所以脂蛋白是血脂运输的形式。血浆中有许多脂蛋白,由于其结构和密度的差异,常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把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用超速离心法可把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用电泳法可把血浆脂蛋白分为以下四类: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α-脂蛋白。乳糜微粒的功能是转运外源性脂肪(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转运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和磷脂)。

  血脂的种类

  血胆固醇(CH)

  血甘油三脂(TH)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胆固醇

 一般都知道,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胆固醇是由甾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胆固醇的作用功能

  (1)形成胆酸: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2)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胆固醇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占质膜脂类的20%以上。有人曾发现给动物喂食缺乏胆固醇的食物,结果这些动物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研究表明,温度高时,胆固醇能阻止双分子层的无序化;温度低时又可干扰其有序化,阻止液晶的形成,保持其流动性。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3)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也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血凝块形成的化学物质。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血液的功能

  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主要具有四方面的功能。

  ①运输。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赖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血液这一运输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②参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可见,血液是体液性调节的联系媒介。此外,如酶、维生素等物质也是依靠血液传递才能发挥对代谢的调节作用的。

  ③保持内环境稳态。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④防御功能。机体具有防御或消除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体现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例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有的则为免疫细胞,血浆中的抗体如抗毒素、溶菌素等均能防御或消灭入侵机体的细菌和毒素。上述防御功能也即指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靠白细胞实现。此外,血液凝固对血管损伤起防御作用。

血管

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遍布全身。

  按血管的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支,口径渐细,管壁渐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间。毛细血管再汇合,逐级形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

  动脉和静脉是输送血液的管道,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与静脉通过心脏连通,全身血管构成封闭式管道。人体内血管分布常具有对称性,并与机能相适应,大的血管走向多与身体长轴平行,并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膜包裹成血管神经束。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 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大类。由心室射出的血液,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返回心房。血管在运输血液、分配血液和物质交换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具有可扩张性和弹性。左心室射血时,动脉内的压力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和大动脉被动扩张,容积增大。左心室不再射血,后主动脉瓣关闭,但扩张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可以发生弹性回缩,把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故主动脉和大动脉具有可扩张性和弹性作用,可以将左心室收缩时产生的能量、暂时以势能的形式贮存,故它们被称为弹性贮器血管。随着动脉分支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而平滑肌的成分逐渐增多。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较小,且管壁又含有丰富的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很容易使血管口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血流的阻力。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流动时所受到的总的阻力,大部分发生在小动脉,特别是微动脉。因此,称它们为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可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们位于毛细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在各类血管中,毛细血管的口径最小,数量最多,总的横截面积最大,血流速度最慢,管壁最薄,仅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很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故毛细血管被称为交换血管。毛细血管汇合成微静脉,管壁又逐渐出现平滑肌。到小静脉,管壁已有完整平滑肌层.微静脉和小静脉的平滑肌舒缩,同样可以改变血管的口径和血流的阻力。故将它们称为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静脉和相应的动脉相比,数量大,口径小,管壁博,易扩张。通常安静时,静脉内容纳60-70%的循环血量,故又叫容量血管。

  血管趣闻:每平方人体皮肤包含19英尺血管,血管总长62000英里(1英里=1.61千米)以上,如果全部首尾相接,可以绕地球2.5圈。

冠状动脉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由来。左右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左冠状动脉为一短干,发自左主动脉窦,经肺动脉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3~5mm后,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切迹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沿途发出:(1)动脉圆锥支,分布至动脉圆锥;(2)外侧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大部及前室间沟附近的右室前壁;(3)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2/3。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钝缘时发出粗大的左缘支分布于左室外侧缘;至心后面时发出较小的分支分布至左房与左室。右冠状动脉起自右主动脉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即后室间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1)动脉圆锥支,分布于动脉圆锥,与左冠状动脉的同名支吻合。(2)右缘支,此支较粗大,沿心下缘左行趋向心尖;(3)窦房结支,在起点附近由主干分出(占60.9%,其余39.1%起自左冠状动脉);(4)房室结支,起自右冠状动脉,行向深面至房室结。(5)后室间支,为右冠状动脉的终支,与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相吻合,沿途分支至左、右心室后壁、及分室间隔支至室间隔后1/3。

  冠状动脉分几个类型?

  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及其终末支,在心脏胸肋面变异较小,而在膈面变异较大。采用Schlesinger等的分类原则,将冠状动脉的分布分为三型:(1)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在膈面除发出后降支外,并有分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部分或全部。(2)均衡型:两侧心室的膈面分别由本侧的冠状动脉供血,它们的分布区域不越过房室交点和后室间沟,后降支为左或右冠状动脉末梢,或同时来自两侧冠状动脉。(3)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除发出后降支外,还发出分支供应右室膈面的一部分。据我国调查,右优势型约占65%,均衡型约占29%,左优势型约占6%。

  上述分型方法主要依据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布,但左心室的厚度在极大多数心脏大大超过右心室,所以,从血液供应量来说,左冠状动脉永远是优势动脉。

 (1)动脉圆锥支,分布至动脉圆锥;(2)外侧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大部及前室间沟附近的右室前壁;(3)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2/3。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钝缘时发出粗大的左缘支分布于左室外侧缘;至心后面时发出较小的分支分布至左房与左室。右冠状动脉起自右主动脉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即后室间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1)动脉圆锥支,分布于动脉圆锥,与左冠状动脉的同名支吻合。(2)右缘支,此支较粗大,沿心下缘左行趋向心尖;(3)窦房结支,在起点附近由主干分出(占60.9%,其余39.1%起自左冠状动脉);(4)房室结支,起自右冠状动脉,行向深面至房室结。(5)后室间支,为右冠状动脉的终支,与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相吻合,沿途分支至左、右心室后壁、及分室间隔支至室间隔后1/3。

血压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强。在循环系统中,各类血管的血压均不相同。因此,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分。测定血压时,是以大气压为基数,以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

  根据(Q=P/R即P=Q.R), 在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是充盈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在动物实验中,如使动物狗的心脏停搏,血液循环停止,循环系统各处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即循环系统中各点的血压都相同,这个压力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约0.933kPa(7mmHg)。

  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基础上,血压的形成有赖于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这两个根本因素。心室肌收缩所产生的能量用于两个方面;一部分表现为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并使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扩张,这部分是势能。在心舒期,主动脉和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外周阻力可以阻碍血液的流动,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外周阻力作用,左心室在收缩期射出的血量不会完全地流进外周组织,总是有一部分搏出量滞留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构成对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贮存一定的势能,这对维持循环血流的持续流动和血压非常有益。

  人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升降。收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为收缩压﹐舒张期血压下降的最低值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叫脉搏压。心搏周期全过程中心脏对动脉血的平均推动力为平均动脉压或平均血压。由于心搏周期中舒张期较长﹐所以平均动脉压不等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实际更接近舒张压数值﹐可按下式计算﹕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也有人认为平均动脉压大致等于舒张压加1/3脉搏压。如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0毫米汞柱﹐脉搏压应为40毫米汞柱则平均动脉压约为 毫米汞柱。体查测定动脉血压以受试者坐位时肱动脉血压为准。

  关于健康人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根据上海市1121419人的资料,中国青壮年静息时的收缩压平均约110(10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约70(60~80)毫米汞柱,脉搏压平均约40毫米汞柱。

  男性40岁以后,女性35岁以后动脉血压的升高比较明显﹐其中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更为突出。男性比女性稍高﹐但女性在更年期后有较明显的升高。

  健康人动脉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恒定﹐但也常有生理性变动。运动时﹑进食后﹑情绪激动时升高﹔睡眠时﹑轻松愉快时血压稍降。吸气时血压先降后升﹐呼气时血压先升后降﹐这些血压变化多呈暂时的。瘦弱的人血压多偏低﹐超重的人血压多偏高。

  正常人右臂比左臂血压高5-10mmhg、下肢比上肢高20-40mmhg。

血栓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血栓形成是一种涉及许多彼此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因素变化的过程。在临床上常见到血栓形成素质的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家族史,反复发作性,年轻,发作症状的严重性以及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寻常。

  怀疑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需客观依据。血管造影是诊断的参照标准,但由娴熟技巧操作的超声检测,对浅表血管和心脏也可进行检查。

  在静脉造影证明为自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25%~50%病例存在遗传素质。一种先天性抗凝机制缺陷(如因子Ⅴ抗激活的蛋白C,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不全)存在时,当结合一种血栓形成的刺激(如外科手术,妊娠,服用避孕药,抗磷脂抗体)足以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早期曾有多部位血栓形成的患者,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较单个血栓形成的要显著增加。

  抗血栓疗法是运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在制定抗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时,首先要注意到溶栓药物治疗,由于溶栓药物可去除一个已形成的血栓。抗血栓形成治疗要多样化,这取决于受累的部位是静脉或是动脉循环系统;血管受累的程度与部位;血栓形成的扩展,栓塞或复发的危险性;以及抗血栓形成治疗与出血的相对利弊。

  恢复血管通畅的人工机械方法有球囊导管术和外科栓子切除术;其指征和并发症与特殊病种(如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肺梗塞,脑血管意外,修复的心脏瓣膜,动脉栓塞)抗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有关。

动脉

西医的动脉见如下: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从心室发出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大动脉管壁弹性纤维较多,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较发达,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和大小,影响局部血流阻力。

  (1)动脉的结构特点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2)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管径在0.3~1mm之间,为小动脉,管壁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含数层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平滑肌舒缩可使管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因此小动脉也称外周阻力血管;管径在0。3mm以下者为微动脉,管壁由内皮和1~2层平滑肌构成,外膜较薄。

  (3)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与中动脉是渐变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内膜比中动脉内膜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中膜:最厚,主要由40~70层有孔的弹性膜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在弹性膜之间还有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营养血管、淋巴管、神经等。外弹性膜与中弹性膜相连,故分界不清。

  中医的动脉:

动乃数脉,见于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心律

心律就是指心跳的节奏。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

健康的心律应该是十分均匀的,心脏病或心脏神经调节功能不正常时,可出现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

心包

心包是包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心包和心脏壁的中间有浆液,能润滑心肌,使心脏活动时不跟胸腔摩擦而受伤。可分为浆膜心包和纤维心包。

  (1)浆膜心包 可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覆于心肌的外面,又称为心外膜,壁层在脏层的外围。脏层与壁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在搏动时的摩擦。

  (2)纤维心包 又称心包纤维层,是一纤维结缔组织囊,贴于浆膜心包壁层的外面,向上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相移行,向下与隔的中心腱紧密相连。纤维心包伸缩性小,较坚韧。

世界心脏病日的由来

世界心脏病联盟(WorldHeartFederation)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控制全球(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延长人类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世界心脏病联盟由来自97个国家的168个心脏病协会和心脏病基金会组成,成员国涵盖亚太、欧洲、中美洲和非洲。

  世界心脏病日是世界心脏病联盟于1999年开始发起的重要活动之一,定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举行,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提高认识;同时,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手段,开展控制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促进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为各个成员国共享和传播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最新资讯,创造良好的机会。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是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头号敌人。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症。该统计材料还显示,80%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自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随着肥胖症患者和吸烟人数的增加继续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远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它疾病,他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并且已经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计2020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将从目前死因的第5位与第6位上升至第1位和第4位,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将增加50%,高达2500万人,其中1900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为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的关注,世界心脏联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

  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

心脏瓣膜

膜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极普通又极关键:瓣膜是门卫,阻止血液回流进刚刚离开的心室。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在心室与离开心室的血管之间,都有瓣膜。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发出我们在电视上听到的心跳声。(医生用听诊器,就是要听出心脏瓣膜的工作情况)

 

  心跳声音的清脆程度表明瓣膜合拢良好与否;而模糊的声音则说明瓣膜张开的口径大小,或瓣膜是否出现漏洞。)最常见的瓣膜问题是二尖瓣脱垂。补充一句,“二尖瓣”(mitral)这个词源自“主教冠”(miter),它是主教戴的帽子,有两个尖。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不能正常闭合。请把瓣膜想象成船帆:在正常情况下,船帆会鼓满风,鼓胀得恰到好处;但是在二尖瓣脱垂的情况下,船帆有些过大了,或者帆绳过长,帆会在风中乱晃,形态松垮,部分风(即血液)会穿过船帆。这种异常现象会搅扰心房中的神经,造成心悸出虚汗。15%的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二尖瓣脱垂。尽管男性瓣膜也会有异常问题发生,但是与瓣膜松软有关的心悸、出虚汗和心慌综合征通常出现在年轻女性身上。这种瓣膜问题应该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是大多数人会放任情况进一步发展。

什么叫窦性心律

心脏内有一群具有特殊作用的细胞,称为窦房结,它是心脏跳动的最高指挥部,正常情况下,它能自动和有节律的发出60-100次/分的电冲动,所以心肌细胞就是听它的号令而有节律的跳动的。窦性心律就是指心跳是由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引起的。

什么叫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心肌梗塞为冠心病的另一种表现,它胸痛症状持久而严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肌梗塞时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该部分心肌因为没有血液供氧而坏死。多数由于狭窄部分形成血凝块、粥样斑块破裂或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

 

  心血管诊疗中心每日精彩推荐>>>

高血压的饮食疗法

高血压病针灸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病因

应对血压突然升高

高血脂的保健食品

治冠心病常用药物

每日一次平稳降压

性格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的饮食不宜

特别专题推荐: 胃病专题  糖尿病专题     精彩频道介绍:欢迎您来到药品世界频道 

什么是心肌病?

  没有辩膜病和冠状动脉硬化,但心脏肥大,并有心功能衰竭的疾病称为心肌病。在原因完全不明下出现心脏肥大和心功能衰竭,所以又称为特发性心肌病。在家族里,儿子、兄弟有可以发病。特发性心肌病又分为肥厚型和扩张型。肥厚型者大多数无自觉症状,仅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有些病人可有心律失常和胸痛。而扩张型心收缩力弱的病人可有心衰和心律失常的表现。这两型心肌病人均需专科医生治疗,尤其是扩张型者。

  身体的铁蓄积的血色素沉着症、特殊蛋白蓄积的淀粉样变性疾病,另外肉样瘤病等波及到心脏引起心肌变性时,也称为特发性心肌病。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引起心脏肥大,作为自觉症状的有心悸、气促、浮肿、胸痛等。严重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可引起心源性晕厥,由于心功能不全可引起心源性哮喘。

  对于该病的诊断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不明原因心脏肥大、心悸、气促等时,应接受心脏专科医师的检查,进行心脏照片、心电图、心音图、心脏二维B超、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或取1-2mm的心肌组织进行活检,上述这些检查有助于诊断。

 

  心血管诊疗中心每日精彩推荐>>>

高血压的饮食疗法

高血压病针灸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病因

应对血压突然升高

高血脂的保健食品

治冠心病常用药物

每日一次平稳降压

性格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的饮食不宜

特别专题推荐: 胃病专题  糖尿病专题     精彩频道介绍:欢迎您来到药品世界频道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此时患者感到胸骨后绞榨性疼痛、心悸、心电上也表现异常,但供血改善后疼痛消失。

  下列场合易引起类似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就是心脏负担加重、从事使心率加快的运动、因洗澡心脏需要大量氧气和营养 时,受凉时、吸烟后冠状动脉一过性痊挛变细时,大量进食使血液粘稠、冠状动脉血流变缓时等等。

  症状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时表现胸骨后和心能区绞榨性痛,以胸骨中部、左乳头下方为明显,有时可放射左肩和左前臂、剑实下、咽喉部,右胸部有压迫感或表现为呼吸受阻的不适感。不象表面受伤所致的疼痛。

  发作时因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表现各异。从仅表现为轻微呼吸不适到如火烧筷子置入胸内的剧痛各式各样。有些人感到胸部烧灼感或麻木感。疼痛的强弱与疾病的轻重无关,但严重的发作时多伴有出冷汗和呼吸困难。

  发作的诱因有快速上楼、抬重物、暴饮暴食、会议和演讲等,精神高度紧张、受寒遇冷、作恶梦等等。

  上楼时或急行时或手持重物时引起的心绞痛称为劳动性心绞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作的心绞痛称为安静时的心绞痛。其程度也是各式各样的,轻者疼痛持续1-2分钟,最长者一般持续30分钟以内。重症者可有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丧失。

  如遇到象上述的病情发作时,必须接受医师的诊治,进行心电图检查。其与心肌梗塞的不同点,就是使用亚硝酸剂(亚硝酸异戊酯舌下含服)时心绞痛立即缓解,而心肌梗塞则无效。心绞痛没有发作时,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无异常,而心肌梗塞尽管没有发作,也可以看到明显的异常。

  心血管诊疗中心每日精彩推荐>>>

高血压的饮食疗法

高血压病针灸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病因

应对血压突然升高

高血脂的保健食品

治冠心病常用药物

每日一次平稳降压

性格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的饮食不宜

特别专题推荐: 胃病专题  糖尿病专题     精彩频道介绍:欢迎您来到药品世界频道 

科学的看待心电图

李大爷今年60岁,平时身体健康,从没上医院看过大夫。从山区学校退休后,老人来京看儿子,儿子为了孝敬父亲,利用休息时间带老人来医院查体。先化验、透视,随后来到心电图室。李大爷一进门,看到室内的摆设,很紧张地说:“心电图是怎么回事?做心电图是不是要给我过电?”当班的张大夫热情地接待了李大爷,首先请老人坐下。接着说:“大爷,心电图就是用心电图机从身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将心脏电活动记录于心电图纸上。所以说,不用紧张,心电图检查不是过电,一点感觉都没有。”李大爷又说:“做心电图检查有什么用?”张大夫便娓娓讲来。

  心电图检查就是利用心电图仪器检查心脏疾病,其作用主要有:第一,对鉴别各种临床上暂时不能确诊的心慌、心悸、心律失常最有实际意义。第二,帮助确定是否有心肌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第三,对急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可作为辅助诊断。第四,提示心房、心室肥厚扩大的情况,从而协助临床医生诊断。例如风湿性瓣膜病、肺心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第五,提示药物的影响。例如洋地黄、奎尼丁、吐根碱和某些抗癌药物(如阿霉素)等,在用药过程中对心脏的影响,心电图可及时反映。第六,提示电解质紊乱,例如血钾过高过低等。第七,做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时必备,通过心电图监测,可以及时反映心律与心肌功能情况,借此指导手术进行,并提示必要的药物处理。

  “好家伙。”李大爷听完感叹道:“真不知道心电图检查有这么大用处!”一席话之后,李大爷消除了紧张情绪,张大夫让老人脱去外套,露出手腕、脚腕和前胸皮肤,平躺床上,全身放松,平静呼吸,闭上双眼。只见张大夫熟练地给老人做完了心电图。

  张大夫提醒中老年朋友做心电图时的6大注意事项: 1. 过去做过心电图的,应把以往报告或记录交给医生。如正在服用与心脏病有关药物如洋地黄、钾盐、钙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告诉医生。2. 检查前不能饱饮、饱食、吃冷饮和抽烟,需要平静休息20分钟后再做。怀疑心脏病发作时应立即做心电图。3. 为便于检查,女性检查者避免穿连衣裙和长筒袜或连裤袜。4. 检查时务必关上手机。5. 陪伴者请不要进入检查室。6. 检查时要躺平,全身肌肉放松,平稳呼吸,保持安静,切勿讲话或移动体位。

  张大夫为李大爷写好心电图报告递到老人手里。李大爷说:“我的心电图有事吗?”“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大致正常。”李大爷对这个心电图结果很迷惑:“这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怎么还大致正常?”张大夫说:“您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首先,心脏有一个起搏点,我们称为窦房结,凡是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它是一种正常的心律,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心律。正常人心率在60~100次/分,如果心率<60次/分,就叫窦性心动过缓, 由于您仅有窦性心动过缓,没有其他异常,故为大致正常心电图。”李大爷很满意回答,拱手说:“谢谢!”转身出门做别的检查去了。

  心电图是查体中的常规项目,为了让广大中老年朋友们更多地了解常见的心电图报告和常用语,这里再请张大夫讲一下相关问题。

  关于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有何意义?医学上把窦性心

  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统称为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超过 100次/分,常见于运动后、紧张时,或感染、发热、贫血、急性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患心肌炎的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在60次/分以下,常见于体力活动比较多的人、运动员和老年人。也见于患阻塞性黄疽、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患者。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律随呼吸出现周期变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气或活动后心律不齐现象常消失。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人不必因此而顾虑重重。

  心电图正常与否的判断

  有朋友说,我去医院曾做过几次心电图,报告单上有时写正常心电图,有时写大致正常心电图,我不明白,那大致正常心电图是不是有不正常的地方?心电图正常与否的判断分四种:

  ●正常心电图:心律为窦性,心率60~100次/分,心电图各种波形完全正常。

  ●大致正常心电图:心律亦为窦性,心率可超过或小于正常,某些心电图波型可有轻度改变,但时间在正常范围,例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等均属于大致正常心电图范畴。所以,大致正常心电图影响因素较多,一般没有实际的意义。结合临床如无心脏不适应视为正常。

  ●可疑心电图:心律仍为窦性,心率可有变化,心电图波段虽有改变,其时间和电压不到异常标准。

  ●不正常心电图:与可疑心电图相比,心律可为窦性也可不是窦性,心率变化大,心电图波段时间和电压超过正常标准或明显异常,还可见到异位搏动。

  关于早搏

  早搏是心电图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并不是由窦房结传下来的。按其起源部位的不同一般分为房性、交界性、室性三种。引起早搏的原因很多,例如情绪激动、饱餐、过于劳累、吸烟饮酒等,患各种心脏病时也常出现早搏。常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以及心跳突然出现短暂性停顿等感觉,或心脏有一过性的下坠感及落空感,而且往嗓子眼儿顶一下,就想咳嗽,特别是刚躺下睡觉时出现较多,用手摸脉搏,会感觉节律不齐。出现这种感觉极可能有早搏,心电图检查绝对必要。如果常规心电图检查未发现早搏,应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关链接:T波倒置和S-T段改变

  老年人查体做心电图时,常有T波倒置和S-T段改变。

  T波倒置: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S-T段改变:S-T段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S-T下移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

  患冠心病时,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段压低或T波的低平或倒置。这是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当心电图出现这一典型改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一般都已下降70%以上。所以,心电图正常也不能除外冠心病。

 


点击次数:1204次 发布时间:2020-8-11 【打印此页】【关闭
上一篇文章: 治疗脑血栓  脑血管痉挛 
下一篇文章:何治疗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如何护理 动脉硬化的并发症 更多疾病食疗方法

重庆冉明诊所 地址:黔江区解放路118号 电话:13896800113 传真: 023-79230708 手机:13228589488 邮编;409000 网址: www.rmmz120.com E-mail:1034939929@qq.com